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BBS

徐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下)

2008-10-13 16:41 来源: 作者:zwk 网友评论 0 条 浏览次数 171

 

 

 

公民品德塑造重在从青少年抓起(下)

 

——徐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陈延斌     

 

8.道德是非观念增强,道德行为选择能力提高。——调查发现,未成年人判断行为是非的观念和道德行为的选择能力都较为令人满意。当被问及“您的一个好朋友要您帮忙做一件事,但这样做会伤害一个无辜者;如果不帮您的朋友,朋友就会跟您翻脸断交,您将怎么做?”选择“帮助他”的仅有6.3%;“劝阻他,但设法保持友谊”的79.6%;“即使翻脸断交,也不帮助他”的14.1%。

 

在生活上,他们基本能够将个人生活方式与品德区别开来,这也表现出辨别是非能力的提高。譬如 “对有些青年将头发染成金黄色、红色等,您的态度”问题,回答“那是个人自由,别人不必干涉”的20.3%,回答“中国人的头发是黑色的,不该染”的41.9%,而认为“说明这个人的品德不好”的27.4%(另有10.3% 的“说不清”)。这一结果与我们1992年的调查相比,发生很大变化,当时认为染发是品德问题的占到被调查者的46%。

 

调查中发现,广大青少年对我国社会文明状况的评价也是客观的、公正的。对“就您自己的体会,您认为我国当前精神文明的整体状况怎样”的问题,有高达69.6%的人认为“比前几年有进步”,而认为“没有什么变化”和“不如前几年”的分别为17.7%和7.6%,“说不清楚”的5.1%。

 

9.具有较高的自律意识和独立意识。——在其他方面,调查发现也有许多可以称赞的地方。比如为了把握未成年人对错误的态度和自律精神,我们设计了一个情景问题: “假如您不小心弄坏了别人的东西,恰巧周围又没有人,您将怎么做?”结果发现,“主动承认自己干的”竟达81.4%;“有人问时再承认”的8.7%;仅有1.8% 的回答“有人问时也不承认”。另有8.1% 的选择“虽然不承认,但内心会受到良心的责备” ,也反映了他们对道德自律的一定认同。

 

这一代未成年人的独立意识也大大增强。问卷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西方不少国家的家长,在孩子18岁成年以后,就让他们自立生活,不再负担他们的学费、生活费用等,您是否赞成你长大后你的家长也这样做?”对此“完全赞成”和“基本赞成”的达到54.3%和34.1%,而“不赞成”的只有0.9%。

 

三、调查结果分析之二: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存在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调查中发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中存在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知与行脱节。——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知与行脱节是我国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普遍问题,在未成年人身上同样如此。如公共汽车是否让座问题,回答自己看到老人、孕妇就“立即让座”的高达83.1%,而评价其他青少年多数在公共汽车上是否让座时,认为他们“立即让座”的却只有58.7%,降低了24.4%。再如“您对于别人随地吐痰的看法”,认为是“不文明的习惯”的高达93.7%;而“在随地吐痰的习惯上,您自己是怎么做的,回答“经常吐”(6.0%)和“偶尔吐”(93.8%)的合起来竟接近百分之百,“从不吐”的只有0.2%。这种差距相当惊人,它鲜明地反映出未成年人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严重相悖!

 

自律能力亦然。上述弄坏别人东西主动认错的比率虽反映了他们对道德自律精神的高度认同,但吐痰问题的回答却显示另一面:偶尔吐痰者中,在无人监督时(“只在没人的地方吐”)吐痰者达到43.3%。

 

第二,公德建设仍存在不容乐观的问题。——尽管上述统计显示未成年人公德素质较高,但同样存在不少应引起高度关注问题,这在问卷中涉及客观评价他人行为时看得非常清楚。例如,“就您的观察了解,总体上看,您怎样评价当前我国少年儿童的社会公德状况?”评价为“很满意”的18.9%;“满意”的22.1%;“说不清”18.5%“不满意”31.6%;“很不满意”8.9%。在他们眼里,满意率一共才41.0%,我们认为这种结果更为可信。又如 “在商场、马路等公共场所,您是否看到您的朋友或其他青少年随地乱仍果皮、纸张等”问题,回答“经常”的36.1%,“偶尔”的46.8%,“从无”的只为17.1%。

 

第三,未成年人自身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心理、人格等弱点。——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弱点,这些人数看起来占的比例虽不高,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问题的严重性,值得引起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重视。

 

弱点之一:自信心不强。对于“您认为您是不是一个好孩子”所作的自我评价,认为“是”的58.6%;“不是”的15.1%;“说不清”的26.3%。如果我们将“说不清”理解为对自己的评价的自信度不够,那认为自己不是或基本上不是“好孩子”的比例绝对不低。

 

弱点之二:经受不住挫折。当问及“您认为自己最大的弱点是什么(本题也只选一个答案)”时,居然有四分之一(24.7%)的未成年人回答 “怕受挫折”。这既反映了当前未成年人意志力不强的问题,也不能不说明我们的挫折教育、磨难教育很有问题。

 

弱点之三,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对自己最大的弱点的评价,排在第二位的是“生活自理能力差”,占19.8%,达五分之一,这种自理能力、生存能力都是未成年人将来生活所必须的基本能力,亟须加强锻炼和培养。对其它存在的突出弱点,评价依次是“与同学团结不好”(10.1%);“很少帮助家长干活”(9.8%);“不大关心父母”(9.1%);“好乱花钱买东西”(8.6%);“不大尊重他人”(6.7%);“说假话”(5.1%); “不遵守纪律”(3.5%);“不太关心集体”(2.7%)

 

弱点之四,不太热爱劳动。对劳动的态度也反映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面貌。我国的未成年人基本为在校学生,他们从事的劳动也主要是家务劳动。从回答问卷中“您在家里经常从事洗碗、洗衣服等家务劳动吗”问题的情况看,“经常”从事家务劳动的未成年人不到一半,为43.4%;“有时”或“很少”干家务活的分别为35.8%和 18.4%;“从不”干的2.4%。据我们了解,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有未成年人年龄小的因素,但家长学习好即可的意识和包办代替、学生学习课业负担过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第四,未成年人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呈现出矛盾的心态。——问卷中有个问题是对“即使有了钱,也要勤俭节约”观念的看法。虽然 有多达89.5%的未成年人对此持“赞成”态度,“不赞成”的仅为4.9%,但对另一关系节俭问题的回答却出人意料。当被问及“您对青年人结婚大操大办的看法”时,除11.6% 的未成年人“说不清楚”外,持不赞成态度、认为这是“浪费,没有必要”的仅为26.6%;而持赞成态度,认为“毕竟是人生大事,而且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的为50.7%,“虽不赞成,但人家都这样做,只得随大流”的为11.1%。还有,上述对自己长辈再婚的支持率与对社会上老年人再婚的支持率相比,竟然低了16个百分点,“不赞成”者则高出近14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表现出他们思想道德品质的不太成型或定型,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传统观念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之深。

 

在借钱问题上同样可以看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之大。当问到您借钱给朋友时,您觉得是否应该写张借条?主张“应该写张借条”的只有35.4%;认为“虽然觉得应该,但不好意思坚持”的11.5%;而主张“不要写借条”的为42.8%;“说不清”的10.3%。众所周知,人格信任是中国诚信观的核心,但也与现代社会经济等生活发展的实际不相符合,诚信观上适应市场经济的契约意识也需增强。

 

第五,宗教信仰和鬼神观念在未成年人中仍有相当影响。——对“您是否信仰宗教(佛教、基督教等)”问题,回答“信”和“有些信”的比例分别为18.9%和21.2%,尽管这一结果远小于“不信”的人数,但也达到了40.1%,不容轻视。此外,调查发现,鬼神观念在未成年人中也有不小的市场。“信”(7.1%)和“有些信”(23.1%)的人数加起来也接近三分之一。虽然比例不高,然而应该看到这一代未成年人自幼接受的是无神论教育,鬼神观念却仍有这么大的影响,值得我们思考。还要指出的是统计看出,居住在城镇的青少年有65.8%的“ 不信”,而居住在农村的青少年却只有34.1%的人不信,这也昭示我们,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进行无神论教育的任务更为迫切!。

 

第六,亟待改进思想品德课和政治课的教学尤其是教学方法。——应该说,近年来我们已经花了不少力气对中小学思想品德课和政治课的设置、教材作了较大改革,效果也很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没有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对问卷中“您是否喜欢学习品德课或思想政治课”的问题,中小学生的整体评价是:“很喜欢”的57.7%;“不太喜欢”的34.4%;“不喜欢”3.7%;“很不喜欢”4.2%。另从年龄、年级的差别看,年级越高,对思想品德课或政治课的喜欢程度越低:小学三四年级“很喜欢”的比例为67.7%;小学五六年级为62.2%;初中生为46.0%;高中生则为24.1%。而“不太喜欢”、“不喜欢”、“很不喜欢”的比率则呈现依次递升趋势。

 

学生不喜欢学习思想品德课或政治课的原因何在?调查中发现,认为“教材编得不好”的12.3%;认为“老师讲得不好”的16.6%;认为“其它原因”的41.3%;“说不清”的29.8%。其中,小学生中12.5%的认为“教材编得不好”;11.5%的认为“老师讲得不好”;45.8%的认为是“其它原因”。初中生中这三种原因的比例依次为12.3%、25.1%、33.4%。高中生中三分之一的认为是教师讲得不好,三分之二的人选择“其他原因”。“说不清”的人中,小学生占其总数的30 .2%,中学生占其总数的29.2%。为了弄清“其他原因”和“说不清”到底是什么?我们还访问了部分中小学生并与一些学校的政治教师座谈,结果发现,这其中最多(占被访者的60%以上)的是认为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硬性灌输、讲授抽象乏味、划书背书)。其次还是原来的教材偏深、枯燥、理论性太强,学生缺乏兴趣(今秋开始使用的品德课、政治课的新教材会有所改观)。此外,高考改革以后,一些高中学生不考政治,以为学了没有用也是一个原因。

 

我们认为,这应该引起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领导们的重视,品德课、政治课教材的编写,一定要注重贴紧中小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要使得他们愿学愿看;尤其在师资配置上应该切实转变政治课谁都能教的观念,真正将优秀的教师选拔到中小学政治教师和辅导员队伍中来;同时,花大功夫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实实在在提高教学质量,以充分发挥品德课、政治课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阵地作用!

 

最后,还必须强调指出,尽管如前所述,无论在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调查对象的选择上我们都力求能客观反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际,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反映只能是近似的,而且积极的易被放大、消极的易被缩小。这些因素至少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整体看来较高,呈献出积极向上的风貌,但问卷毕竟不等于实际,所以不能过高估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实际情况要比问卷所反映得低;二是还要考虑到虽然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填写调查问卷,但调查毕竟是在其所在学校实施的,这种影响是不能忽视的;三是即便是问卷调查,也受到调查题目覆盖面的限制,从而会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的客观评价产生一定影响;四是尽管徐州市处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且注意了抽样的代表性,但这种点上的调查毕竟与全国范围的面上调查还是存在差异的,在评估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时,这一因素也应在考虑之列。

 

未成年人是我们国家民族的希望,公民品德塑造应重在从青少年抓起。但愿我们的调查能对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能对切实改进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4BZX057)、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SW01005),刊于《道德与文明》2004年第6期。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主题: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08-2009 lunlixue.com 版权所有
地址:徐州师范大学伦理学与德育研究中心 电话:0516-83403392 Email:llxydd@163.com
苏ICP备20080956